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口腔清洗科普知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口腔清洗科普知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口腔护理是干嘛的?
是指我们定期保持口腔的清洁、健康和美观的一系列行为。它包括每天刷牙、用牙线清洁牙缝、漱口、定期洗牙和定期检查等。口腔护理对于预防口腔疾病非常重要,如龋齿和牙周病等。此外,口腔护理还会让我们的口气清新,并且美观整洁的口腔也会增加我们的自信和吸引力
新生儿怎么清洗口腔?
新生儿一般是不需要刻意地进行口腔的清洁的。一般在喝完奶以后,可以让宝宝稍微的喝一些清水,就可以起到清洁的作用。如果宝宝已经长牙齿以后,也可以使用棉签或者指套牙刷,来对牙齿做到一个清洁的作用。清洁的时候要注意,不要使用暴力要轻柔,避免损伤宝宝口腔的黏膜。
国家会对牙科乱象进行整治吗?
10月12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11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其中包括《口腔清洁护理用品通用安全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新要求》),截止日期2020年11月11日。
口腔护理产品
最严监管
《要求》中明确规定,新开发的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在投放市场前,应根据产品的用途以及类别进行安全性评价,不得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对含氟类儿童产品的特别要求:例如,含氟类牙膏产品的总含氟量必须小于或等于0.15%,含摩擦剂的产品玻片必须无划痕等。
尤其是“新开发的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在投放市场前,应根据产品的用途以及类别进行安全性评价”这一新规定,将大大影响国内各大新老口腔护理品牌的产品研发。
可以预见
老包装需要更换
从业人士对于此事是这么认为的:许多没有临床验证的功效,如“去火、去口臭”等都不能再宣称了,这意味着大批口腔清洁护理产品需要更换包装。
与此同时,牙膏类功效性将会得到更为严格的法制监管,许多热衷于打概念牌、炒作功效的口腔护理品牌,都将会受到严厉的打击。
古人用什么方法保持口腔清洁?
《礼记》中有“鸡初鸣,咸盥漱”的记载,早在周代时,人们已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当然,在太早的时候没有专门的口腔清理工具,漱口是最普遍的方式,但不仅仅用水,还包括用酒、用醋、用盐水、用某些药料煮水等。事实上,用某些药料煮水漱口的方式一直流传到今天。比如用兰花煮水漱口,不仅可以预防口腔疾病,还可以清新口气。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即有僧人揩齿图。实际上,虽然太早的时候没有牙刷,但也是有替代品的,多用柳枝。
王焘编著的《外台秘要》中也记载了洁牙剂及刷牙方法。如用“升麻半两、白芷、藁本、细辛、沉香各3分,寒水石6分,捣末筛为散,每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尚光洁”。宋代医药卫生的发展,使人们比较普遍地注意口腔的清洁卫生,此时的各种方书如《圣济总录》、《太平圣惠方》等都有不少刷牙揩齿配方。
到南宋时,吴自牧《梦粱录》中“诸色杂货”一节,在“挑担卖……”之后所列的名目中,就有“刷牙子”一项。说明牙刷至少在南宋时已较为普遍,并且在辽代已开始使用形状与现代牙刷很相似的两排毛牙刷。而在《红楼梦》里也记载,有人即使不用牙刷,也会用揩齿巾,总之都是比较专门的口腔牙齿清理工具。
以后,刷牙法不断有所发展,但以牙粉揩齿刷牙这个基本方式,却一直延用至现代。直到70年代后才被管型牙膏所取代。
基本上,虽然时间过早的年代,以及大部分贫苦人难以好好刷牙,但盥漱还是有的,也很普遍。自古及明清,各类医书中记载的漱口方不下五、七百方,还多有兼用。如藿香佩兰水、芦根甘草水、石膏甘草水、薄荷川连水、厚朴水等,在清理口腔的同时,还能预防和治疗多种相关疾病,甚至可以这么说,古人漱口药水的选择,甚至远比现代人还丰富,这也保证了古人虽难以好好刷牙,但不至于口腔疾病泛滥。
古人清洁口腔和牙齿的手段,首先便是通过“漱”。
据说更早的时候,人们使用酒、醋、盐水、茶及温水漱口。酒、醋、盐水等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有“清旦盐刷牙,平日无齿疾”的说法。
茶,古人认为它可以去油腻,并使牙齿坚固。据现代药理分析,茶里含有氟和维生素,确实具有清洁口腔和防蛀的功能。
古人另一种洁牙手段便是用专门的药物擦牙。在6世纪的南朝,人们发明了一种叫“口齿乌鬃”的药粉。
这种药粉由皂角、荷叶、青盐等各种药物研熬而成,对牙齿具有清洁杀菌、消炎镇痛的作用,并且还对牙齿有增白的功能。
到唐代,这种擦牙药粉得到改进,人们将天麻、细辛、沉香、寒水石等研成粉末,用以擦牙洁齿。
宋代,人们又在这种药粉中加入了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使之除清洁作用外,还具有治疗口腔疾病的效果。具体的擦牙方法,一种是用手指,另一种则是用一种叫“杨枝”(葛蔓、楮、桃、槐、柳等枝条)的植物枝条。
最早的牙刷叫“杨枝”,起源于印度。它是将杨柳枝的头砸成刷状物用以刷牙;后随佛教传入中国,又经日本传往世界各地。1953年在今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盔甲山南坡大营子村辽代猎马赠卫国王墓的随葬品中出土了两把象牙制成的牙刷柄。其形状和现代的牙刷很相似,因为年代已久,牙刷头部所植的毛束已脱落,但仍可以看出植毛的痕迹,刷柄还很完整。牙刷头部的植毛部有8个植毛孔,分为两排,每排4孔。柄是圆的,植毛部呈扁平长方形。这两把牙刷的年代为公元959年(辽穆宗应历九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比欧洲1678年才出现的牙刷要早700多年,而且牙刷的造型与现在的标准牙刷十分相似。由此可见我国是最早使用和发明牙刷的国家之一。
但是,如何综合护牙,如何比较科学地进行牙齿保健,则是经过一番比较选择和淘汰过程后形成的。
我国的牙齿保健历史悠久。1***6年,江西考古工作者在南昌的一座古墓中发现一枚用黄金打制的龙形小物什,长245厘米,重9克。据分析,其龙舌实际是挖耳勺,龙尾尖则为牙签。物主叫高荣,三国时代东吴人,距今约1700年。1954年考古工作者曾在洛阳中州路一座古墓中出土8枚骨质牙签,据测定为战国早期遗物,距今约2300年。由杨希枚教授主编的《安阳般墟头骨研究》报告,曾提出在般人头骨的颌骨上有“剔牙痕迹”;而在般墟妇好墓中,则发现有制成各种动物形状的20多枚玉质剔签(同时也是玉佩)。这些都说明,我国先民很早就已认识到保持牙齿清洁卫生的重要性了一—尽管对牙签的负作用尚未有注意。
到了晋唐之际,开始出现主张叩齿的牙齿保健法。葛洪的《抱朴子》就有“早起叩齿三百下”的记载。《唐养生方》中则说:“朝夕琢齿齿不蠢,鸡鸣时叩齿三十六下,长行之,齿不蠢,令人齿牢。”现在来看,适当地叩齿,可以轻度***[_a***_],促进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进而达到预防牙周病的目的。
在我国晚唐时代的敦煌壁画中,有一幅名为《揩齿图》的画,论者认为描绘的是用手指揩齿的动作。其实,它还表现了对牙龈的***手法。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幅有关口腔卫生、牙齿保健的绘画,说明当时即便在远离内地的边睡民间,也比较重视自身的口腔保健。
屠医生 中医副主任医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胃肠病、肿瘤等消化系统疾病领域,欢迎大家点击右上角“关注”我,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关注 屠医生 头条号 更新更专业健康养生知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口腔清洗科普知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口腔清洗科普知识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